题王文公祠

虚名自看数椽庐,流毒于今几卷书。
拟代周颙报山鬼,移文逋客请先渠(以上宋魏了翁《鹤山集》卷六五)。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人魏了翁对王安石(王文公)的讽刺之作,用现代语言解读如下:

第一句"虚名自看数椽庐"
——王安石生前追求改革名声,死后却只留下几间破旧祠堂("数椽庐"指简陋房屋)。诗人讽刺他追逐的虚名终成泡影,就像如今祠堂的冷清景象。

第二句"流毒于今几卷书"
——暗指王安石的变法政策(如青苗法)和著作(如《三经新义》)像毒瘤一样贻害后世。用"几卷书"轻蔑表示:你留下的所谓功绩,不过是几本害人的书罢了。

第三四句用典故暗讽:
诗人借用南朝周颙(表面隐居实则贪官)的典故,把王安石比作"山鬼"(虚伪之徒)。意思是:我要替真正的隐士写篇檄文,把王安石这个"逃债者"(逋客)从历史中踢出去——你连被批评的资格都要排最后("先渠"即"靠边站")。

核心讽刺点
1. 否定王安石的历史地位(虚名终成空)
2. 批判变法害民(流毒书籍)
3. 揭露其伪君子本质(用山鬼比喻)

现代版理解
就像在说:"某些人活着时风光无限,死后祠堂破得漏雨。他那套改革理论坑惨老百姓,现在该把他踢出名人堂了!"用幽默犀利的比喻,表达对历史人物的强烈不满。

高孝璹

高孝璹,字纯父,蒲江(今属四川)人。魏了翁表叔,宁宗开禧二年(一二○六)曾游杭之西湖、金陵之钟山。事见《鹤山集》卷六五《跋先表叔留题钟山西湖二诗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