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陈和仲观聚堂
习庵筑室,扁曰观聚。
堂前何有,万象可睹。
山如郛郭,烟云吞吐。
草木沃若,春光媚妩。
脩篁漫山,不知隆暑。
何况秋空,呼日入户。
朔风吹雪,松声如怒。
上天下地,四方曰宇。
物生其间,何可胜数。
我于是观,乐哉斯土。
随意作室,不华不窳。
买山旋添,稍葺园圃。
得趣幽闲,不入城府。
良朋偶来,倾倒肺腑。
不及时事,惟谈邹鲁。
朋去何为,周易一部。
消息盈虚,穷今亘古。
观乃自观,寂无一语。
堂前何有,万象可睹。
山如郛郭,烟云吞吐。
草木沃若,春光媚妩。
脩篁漫山,不知隆暑。
何况秋空,呼日入户。
朔风吹雪,松声如怒。
上天下地,四方曰宇。
物生其间,何可胜数。
我于是观,乐哉斯土。
随意作室,不华不窳。
买山旋添,稍葺园圃。
得趣幽闲,不入城府。
良朋偶来,倾倒肺腑。
不及时事,惟谈邹鲁。
朋去何为,周易一部。
消息盈虚,穷今亘古。
观乃自观,寂无一语。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的隐士生活,充满了自然之美和心灵的自由。诗人通过描写四季变换的景色和简单自在的日常,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的热爱和满足。
诗的开头介绍了"观聚堂"的由来,这是一个建在自然中的简朴屋子。堂前能看到万千景象:山像城墙一样环绕,云雾缭绕其间;草木茂盛,春光迷人;竹林遍布山间,夏天也不觉得炎热;秋日阳光洒进屋内;冬天北风呼啸,松涛阵阵。这些描写展现了四季分明的自然画卷。
诗人认为天地广阔,万物繁多,而在这方小天地里,他找到了真正的快乐。他的房子不豪华也不简陋,随性而建;买了山地后慢慢修整园子,享受幽静闲适的时光,远离城市的喧嚣。
朋友偶尔来访时,他们推心置腹地交谈,但不谈论时事,只探讨孔子、孟子等圣贤的思想。朋友离开后,诗人就独自研读《周易》,思考古今万物盛衰变化的道理。最后点明"观"的真谛:静观自得,无需言语。
整首诗透露出一种淡泊名利、亲近自然的生活态度。诗人不追求物质享受,而是在简单生活中寻找精神富足,通过与自然相处、与知己交流、研读经典来获得内心的平静与智慧。这种生活方式对现代人来说,依然具有启发意义——在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也可以学习放慢脚步,感受自然,珍惜真挚的友谊,在简单中发现生活的真谛。
袁甫
庆元府鄞县人,字广微。袁燮子。少承家学,又受业于杨简。宁宗嘉定七年进士。为秘书省正字,奏称内外局势可惧,请严守帅之选,兴屯田之利。迁校书郎,又言边事之病在内不在外。历任监司及州府官,所至兴利除弊。入为中书舍人,屡奏边事当以上流为急,议和恐误事。累官至权兵部尚书、兼吏部尚书。卒谥正肃。有《蒙斋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