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建在高处的亭子,以及从亭中看到的壮丽自然景色。诗人用生动的画面感带我们身临其境:
开头两句直接点题,说这座高高的亭子本身就很雅致,周围的景色更是奇绝壮观。就像现在我们去旅游景点,看到特别棒的观景台时忍不住要拍照发朋友圈的感觉。
中间四句是精华部分:湖水倒映着整片天空,仿佛把天都装了进去;山间的云雾缠绕着雨气,像龙一样盘踞在山腰。夜晚月光洒在成千的松树上,松枝低垂仿佛在月光里睡着了;春寒中成片的竹林随风摇摆,发出沙沙的声响。这些描写既有视觉的宏大(湖水接天、云雾盘山),又有听觉的想象(竹林摇动),还有触觉的温度感(春寒),就像用文字拍了一组动态的风景大片。
最后两句突然转入感悟:在亭子里喝一口清甜的井水,这种远离尘世烦恼的惬意,让人感觉世俗的牵绊都变得遥远了。就像我们旅游时突然忘记工作烦恼,完全沉浸在美景中的那种放松感。
整首诗妙在把实景描写和内心感受自然融合,既有"拍照式"的风景记录,又有"发朋友圈文案式"的人生感悟,让人看到宋代文人如何用诗歌记录生活美好瞬间。
陈东
陈东(1086~1127年),字少阳,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出生于一个“自五世以来,以儒嗣其业”的家庭。陈东很早就有声名,洒脱不拘,不肯居于人下,不忧惧自己的贫寒低贱。蔡京、王黼当时用事专权,人们不敢指责,只有陈东无所隐讳忌讳。他参加宴会集会,在座的客人害怕连累自己,都避开他。后来以贡士进入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