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长辈写给即将远行的晚辈的家书式作品,核心是表达对孩子的疼爱和期许。全诗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了温暖的亲情和朴素的教育观。
前四句直白地表达不舍:"两个孙子都是我的心肝宝贝,你们这一走我特别牵挂"。其中"阿剡"可能是孩子的乳名,说这孩子有获得功名的潜力,另一个孩子天性聪慧,展现了祖父对孙子们优点的如数家珍。
后四句是长辈的嘱托:请你们老师耐心引导他们,将来能有所成就。最后两句描绘了理想中的教育场景——在办公之余的松竹林里,希望听到孩子们像古人读书那样朗朗的诵读声。这里的"洛诵"借指经典诵读,暗示希望孩子传承文化传统。
全诗亮点在于:
1. 没有说教味,把期许藏在日常场景中
2. 体现中国传统家庭"耕读传家"的理念
3. 用"松竹林"这样清新的意象,冲淡了离别的伤感
4. 最后一句画面感很强,让人联想到祖孙共读的温馨场景
本质上这是一封古代版的"家长寄语",用诗的形式把牵挂、赏识、嘱托都自然融合在一起,至今仍能引起现代家长共鸣。
楼钥
楼钥(1137~1213)南宋大臣、文学家。字大防,又字启伯,号攻媿主人,明州鄞县(今属浙江宁波)人。楼璩的三子,有兄长楼鐊、楼锡,与袁方、袁燮师事王默、李鸿渐、李若讷、郑锷等人。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及第。历官温州教授,起居郎兼中书舍人,大定九年(1169年),随舅父贺正旦使汪大猷出使金朝。嘉定六年(1213年)卒,谥宣献。袁燮写有行状。有子楼淳、楼濛(早夭)、楼潚、楼治,皆以荫入仕。历官温州教授、乐清知县、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兼翰林侍讲、资政殿学士、知太平州。 乾道间,以书状官从舅父汪大猷使金,按日记叙途中所闻,成《北行日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