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咏怀古迹八首 其四 ①开元寺
野寺荒徼外,冥漠钟磬疏。
脩竹接畦塍,丑石卧薪樗。
西山蓄苍翠,海眼生庭芜。
破掾上可赌,法物羌无馀。
戒坛泣龙象,哀草吊蟪蛄。
欲扪璧题字,剥落多模糊。
昔闻海潮音,今留山泽癯。
俯仰逐尘埃,漂转成邱墟。
独念舍宅人,千载累唏嘘。
脩竹接畦塍,丑石卧薪樗。
西山蓄苍翠,海眼生庭芜。
破掾上可赌,法物羌无馀。
戒坛泣龙象,哀草吊蟪蛄。
欲扪璧题字,剥落多模糊。
昔闻海潮音,今留山泽癯。
俯仰逐尘埃,漂转成邱墟。
独念舍宅人,千载累唏嘘。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荒废古寺的凄凉景象,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递出时光流逝的沧桑感。
开篇用"野寺荒徼外"直接点明这是一座位于偏远郊外的破败寺庙,"冥漠钟磬疏"说这里连钟磬声都稀少了,暗示香火凋零。接着描写寺内景象:竹子杂乱生长连接着田埂,丑陋的石头躺在柴堆旁,西山还保留着苍翠,但庭院里已长满野草。
"破掾上可赌"到"剥落多模糊"这几句更具体地描写寺庙的破败:房梁残破可见,法器所剩无几,戒坛上的龙象雕刻仿佛在哭泣,只能对着哀草凭吊蟋蟀。想辨认墙上的题字,却发现早已斑驳不清。
最后诗人抒发感慨:过去这里能听到诵经声(海潮音),如今只剩山野间的瘦弱老人(山泽癯)。人们追逐名利,寺庙终成废墟。唯独想起当年捐宅建寺的人,令人千年后仍不禁叹息。
全诗通过今昔对比,用破败的寺庙景象象征繁华易逝,表达了对执着功名的反思,以及对坚守信仰者的敬意。最打动人的是"戒坛泣龙象"这样的拟人化描写,让无生命的建筑也仿佛在为衰败而哭泣,增强了沧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