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悠远的秋日寺院图景,充满禅意与异国文化交融的趣味。
前两句写景:深秋傍晚,东林寺周围的树木叶子稀疏凋落,白莲寺像一座水上佛国静静矗立在湖中。"水中居"的形容既点明寺院临水而建的特点,又赋予它超然世外的气质。
后两句由景及情:暮色中,寺院钟声与渔家灯火同时出现,古老寺院里竟珍藏着日本传来的佛经。这里"不隔"二字很妙,将僧人诵经与渔民生活和谐共存的状态生动呈现。而"日本书"这个细节,暗示着这座古寺有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底蕴。
全诗通过疏木、白莲、钟声、渔火等意象,营造出空灵淡远的意境。最巧妙的是在传统山水画般的场景中,突然插入"日本书"这个异域元素,让人感受到古老文化中蕴藏的开放包容精神。就像在一幅水墨画角落发现一枚异国印章,平淡中藏着惊喜。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