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白耷山人诗和恺功三首 其二

人谓狂生本不狂,漆身吞炭事何常。
乱馀宾客搜亡命,赦后英雄耻故乡。
宝剑尘封三尺水,麻鞋寒踏九州霜。
随身一掬澜翻泪,不哭穷途哭战场。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看似狂放实则深沉的英雄形象,通过几个生动的画面传递乱世中的悲壮情怀。

前两句写主人公表面被人称作"狂生",实际上他并不疯癫。"漆身吞炭"用典故(古人改变容貌复仇的极端方式)暗示他有着常人难以理解的执着信念。

中间四句展现了他的生存状态:在战乱后四处躲避追捕,即便被赦免也耻于回乡。他的宝剑闲置蒙尘(象征壮志未酬),只能穿着草鞋踏遍寒霜(形容漂泊之苦)。这两个对比强烈的意象凸显了英雄落魄的处境。

最后两句最打动人:他随身带着的泪水不是为自己穷困而流,而是为战场上的牺牲者痛哭。这个细节让读者看到,在个人遭遇不幸时,他依然心系更大的苦难,这种超越个人得失的情怀正是全诗最动人的地方。

全诗用"狂生-英雄-落难者-悲悯者"的层层递进,塑造了一个在逆境中仍保持高尚情操的形象,传递出对乱世中坚守道义者的敬意。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