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超脱尘世的隐居场景,充满宁静悠远的意境。
开头"高远堂"直接点明住所位于远离尘嚣的高处,让人感觉仿佛不在人间。躺在云端的床榻上,连清冷的寒气都让人睡不着——这种夸张手法反而突出了环境的纯净空灵。
四周的松竹在秋风中沙沙作响,声音清晰得让客人感到惊讶。这里用声音反衬出山中的寂静,连风吹草木的细微声响都听得一清二楚。
最妙的是结尾:突然听到隔窗传来弹琴声,琴弦流淌出流水般的旋律。这个转折让画面突然生动起来,暗示这里并非无人之境,还有知音相伴。琴声与自然的风声、云气融为一体,构成完美的隐居图景。
全诗通过云、风、琴声这些轻盈的意象,营造出遗世独立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远离俗世、与自然相伴的理想生活的向往。最打动人的是那种"身在红尘外,心在自然中"的悠然自得。
危和
(1166—1229)抚州临川人,字应祥,一作祥仲,号蟾塘,又号闲静居士。危稹弟。宁宗开禧元年进士。嘉定七年为上元主簿,立祠祀程颢,真德秀为之记。知德兴县,振荒有惠政。有《蟾塘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