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讽刺了唐朝权臣武三思的专权乱政,揭示了他排除异己、控制朝堂的野心。
前两句写武三思如何一步步掌控朝政:“群贤逐去在朝空”——他把正直的大臣都排挤走了,朝廷变得空荡荡;“宫禁潜归掌握中”——暗地里,皇宫内外的权力都落入了他的手中。这两句生动刻画了一个权臣如何铲除异己、独揽大权的阴险手段。
后两句是作者的感叹:“若使当时诛不早”——如果当时没有及时除掉他;“崇恩庙貌又兴隆”——恐怕他的家族又会像武则天时期那样显赫,甚至可能再度威胁皇权。这里用“崇恩庙”暗指武氏家族的权势,表达了对武三思未受严惩的担忧。
整首诗语言直白,但讽刺深刻。它通过武三思的例子,警告世人:若不及时遏制权臣的野心,历史悲剧可能重演。 这种对权力腐败的批判,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徐钧
徐钧,字秉国,号见心,兰溪(今属浙江)人。以父荫为定远尉。宋亡不仕,金履祥尝延以教授诸子。精于史学,曾据《资治通鉴》所记事实,为史咏一千五百三十首。今存《史咏集》二卷,五代部分已佚失。事见本集附许谦、黄溍、张枢序,清光绪《兰溪县志》卷五有传。徐钧诗,以《宛委别藏·史咏集》为底本,校以《续金华丛书》本(简称金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