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旅行到海边登山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一种从愁苦中暂时解脱、在大自然中找到慰藉的心情。
开头两句"羁苦孰云慰,观海藉朝风"直白地说:生活的困苦谁能安慰我?只有看看大海,吹吹晨风。这里用大海和晨风代表大自然的疗愈力量。
中间四句描写海景:波涛浩渺看不到尽头("莫辨洪波极"),让人联想到传说中深不可测的东海大壑("谁知大壑东")。隐约听到采菱女的歌声("依稀采菱歌"),仿佛看见她们微皱眉头劳作的样子("仿佛含嚬容")。这些描写既有壮阔的海景,又有生动的民间生活画面。
最后两句写自己的行动:在碧绿的沙洲上漫游("遨游碧沙渚"),登上红色的山峰远眺("游衍丹山峰")。"碧沙""丹山"的色彩对比鲜明,给人强烈的视觉感受。
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情感真实自然,从愁苦到放松的转变很生活化
2. 观察细致,既有宏观的海天景象,又有微观的人物特写
3. 动静结合,海浪的涌动与采菱女的静态形成对比
4. 色彩明快,用"碧""丹"等亮色冲淡了开头的忧郁情绪
这种借景抒情的写法,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当人心情不好时,走出去看看广阔天地,确实能获得新的心境。
谢灵运
谢灵运(385年-433年),东晋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在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原为陈郡谢氏士族。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小名“客”,人称谢客。又以袭封康乐公,称谢康公、谢康乐。著名山水诗人,主要创作活动在刘宋时代,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由谢灵运始,山水诗乃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最著名的是《山居赋》,也是见诸史册的第一位大旅行家。谢灵运还兼通史学,工于书法,翻译佛经,曾奉诏撰《晋书》。《隋书·经籍志》、《晋书》录有《谢灵运集》等14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