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陈衍死敌

荣膺一命出徂征,勇士堂堂统义兵。
誓志矢心甘效死,愁云落日竟捐生。
香山拟并孤高节,锦水空流咽哽声。
英爽不随阴晦散,夜来长傍斗星明(清乾隆《德庆州志》卷一八)。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大白话讲,就是一首写给战死英雄陈衍的悼念诗。我们可以分三部分来理解:

第一段(前四句)讲英雄出征:陈衍奉命带兵出征,堂堂正正率领正义之师。他抱着必死的决心上战场,最终在落日愁云的战场上牺牲。这里用"愁云落日"的画面感,暗示了战争的悲壮气氛。

第二段(五六句)写纪念场景:诗人把陈衍比作香山(可能指忠烈祠),赞美他品格孤高。锦江的流水声都像在哽咽哭泣,用拟人手法表现人们的悲痛。

第三段(最后两句)升华主题:英雄的精神不会消散,就像夜空中永远明亮的北斗星。这里用"斗星"比喻英雄精神永存,给人光明和希望。

全诗亮点:
1. 用"落日""流水"等自然景物烘托悲壮情绪
2. 通过"誓言效死""星斗长明"的对比,突出舍生取义的价值观
3. 最后两句把悼念升华成永恒的精神力量,超越死亡本身

这种写法让普通读者既能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又能被英雄气概感染,理解为什么值得纪念这样的烈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