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过安仁》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清晨出发,途经安仁时的所见所感。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自然风光与人文气息交织的画卷。
首句“早发磐溪挂短篷”,点明了时间、地点和出发的情景。清晨,诗人从磐溪出发,挂上短篷,准备启程。这里的“短篷”可能是小船上的简易遮篷,暗示旅途的开始。
接着,“朔风吹雨晓濛濛”描绘了清晨的天气。北风夹杂着小雨,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这种天气虽有些寒冷,但也为接下来的景色铺垫了一种清新的氛围。
“润含野色沾衣湿,暖逐春光养土融”则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界的生机。雨水滋润了大地,野外的景色显得更加鲜活,甚至湿气都沾湿了衣襟。而随着春光的到来,土地也逐渐变得温暖,开始融化,孕育着新的生命。
“图画宛然山远近,人家对住水西东”则像一幅画般展现了诗人眼前的景色。远处的山峦层次分明,近处的房屋依水而建,西东相望。这里的“图画宛然”形容景色如画般美丽,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
最后一句“驿亭记得停车处,枫树曾连夕照红”则是诗人对过往的回忆。他记得曾经在驿亭停车,那里有枫树,夕阳西下时,枫叶被映得通红。这句诗不仅增添了旅途的怀旧感,也为整首诗增添了一抹温暖的色彩。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文环境的描写,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感。既有清晨的朦胧与寒意,又有春光的温暖与生机,还有对过往的回忆与感慨。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将这些情感融入景物的描写中,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旅途中的美好与宁静。
黄鉴
宋建州浦城人,字唐卿。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进士。历太常博士、国史院编修官。曾预修《两朝国史》,同修《三朝宝训》。文词为同乡杨亿所称道,入其门下,由是知名。累擢直集贤院,以母老出通判苏州。编录有《杨文公谈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