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陪朱大司空松林看杏花同吴楞香许时庵王薜淀吴匪庵诸公分韵二首 其一
偶逐肩舆出郭行,蹇驴斜照一鞭横。
平分节物归僧舍,背指风沙带帝城。
好鸟啼能添野趣,晚花开及向春晴。
作诗自取排吟兴,何必留题识姓名。
平分节物归僧舍,背指风沙带帝城。
好鸟啼能添野趣,晚花开及向春晴。
作诗自取排吟兴,何必留题识姓名。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跟随朋友出城赏杏花的闲适场景,充满了春日野趣和洒脱情怀。
首联写诗人坐着轿子出城,看到有人骑着瘦驴在夕阳下挥鞭赶路。这里用"偶逐"表现出随性出游的轻松感,"斜照一鞭"的画面感很强,让人仿佛看到黄昏时分的乡间小路上,驴蹄得得的悠闲景象。
颔联写他们平分着时令美食来到寺庙,回望时还能看见京城方向的风沙。这里"平分节物"暗示与友人分享应季美食的快乐,"背指风沙"的对比手法很巧妙,既点出他们是从京城出来游玩,又暗示远离尘嚣的惬意。
颈联写听到鸟鸣更添野趣,看到晚开的杏花在晴好的春光中绽放。"好鸟啼"和"晚花开"都是典型的春天意象,诗人用"能添"、"及向"这样的字眼,表现出对自然之美的敏锐感受。
尾联最见诗人性情:写诗只为排遣吟咏的兴致,何必非要题名留记呢?这充分展现了文人雅士淡泊名利、追求真趣的生活态度。"自取"二字尤其洒脱,说明创作纯粹是为了抒发当下的快乐心情。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通过出城、访寺、听鸟、赏花等细节,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春日郊游图。诗人不刻意追求深刻哲理,而是忠实记录眼前景物和内心感受,这种率真自然的笔调反而更打动人心。特别是结尾处流露出的超然态度,让整首诗在闲适之外更添几分潇洒气度。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