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泉亭月夜

望月迎峰庵,已吐鹫岭背。
林閒炯积雪,摇影纷琐碎。
出门路渐低,步步入幽霭。
过桥松露滴,茅屋一犬吠。
层峦凹复凸,月尚隐其内。
招要坐空亭,万木郁垂盖。
泉光动深池,翻疑夜当晦。
闻声弥觉静,涧韵杂阴籁。
微于交枝隙,忽见鲜云挂。
此时各无语,翘首翠屏对。
飒然古精灵,髣髴妙景会。
烟中客儿句,风外宝公呗。
欲留凛生寒,将去如有待。
今宵单床梦,犹绕琉璃界。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冷泉亭月夜下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宁静幽深的意境和细腻的自然观察。

开头写月亮从山峰后升起,月光照在树林间,像积雪一样明亮,树影在地上显得细碎斑驳。诗人出门散步,沿着小路越走越低,渐渐进入幽暗的树林。走过小桥时,松树上的露水滴落,远处茅屋传来犬吠声,这些细节让夜晚显得更加静谧。

接着写月亮在层峦叠嶂间时隐时现,诗人在空亭中坐下,周围是茂密的树木。泉水在深池中泛着微光,反而让人怀疑是不是天要黑了。这里用"翻疑夜当晦"的错觉,巧妙地表现了月光与泉水交相辉映的奇妙效果。

诗人听到涧水声和风吹树林的声音,反而觉得更加安静,这种以动衬静的手法很精妙。从树枝缝隙中忽然看到一片明亮的云彩,这个"忽见"的瞬间捕捉得很生动。

最后写诗人与同游者都静默不语,抬头望着如翠屏般的山色。他感受到古老山林的灵气,仿佛与美景心灵相通。想到古人在这里留下的诗句和诵经声,诗人既想多留一会,又觉得寒意袭人;准备离开时,又感觉山林似在挽留。结尾说今晚的梦境还会萦绕在这琉璃般清澈的月夜山色中,表达了对这个夜晚的深深眷恋。

全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将月光、山色、泉水、树木等自然景物写得灵动传神,同时融入诗人的主观感受,营造出一个空灵澄澈的意境,让人读来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月夜山林的静谧之美。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