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密州新作快哉亭二首 其二

槛前潍水去沄沄,洲渚苍茫烟柳匀。
万里忽惊非故国,一樽聊复对行人。
谢安未厌频携妓,汲黯犹须卧理民。
试问沙囊无处所,于今信怯定非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苏辙在山东密州(今潍坊)任职时写的,借快哉亭的景色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和官场感慨。

前两句写眼前景色:潍河水在栏杆前奔流,河中小岛和岸边的柳树在雾气中若隐若现。用"沄沄"形容水流湍急,"苍茫"展现开阔朦胧的意境。

中间四句转入抒情:突然看到这万里之外的景色,意识到自己已不在故乡,只能借酒消愁。这里用"非故国"直接点明思乡之情,用"一樽聊复"表现借酒排遣的无奈。

后四句用典故表达为官态度:像东晋谢安一样公务之余不妨携妓游玩,像汉代汲黯那样卧病也要治理百姓。最后两句说:如果问我是否害怕被贬(沙囊指贬官),现在确实会担心了。这里通过对比历史人物,展现自己既想洒脱又不得不认真履职的矛盾心理。

全诗特色: 1. 写景由近及远,画面感强 2. 情感转折自然,从思乡到为官态度 3. 用历史人物自比,含蓄表达处境 4. 结尾的"信怯"二字,真实展现文人做官时的心理挣扎

诗人通过日常景物和历史典故,把外地为官的孤独感、责任感和内心矛盾写得既深刻又易懂。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