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峰宴坐僧

空岩槁木形,入定掩松扃。
鹊供衔来果,猿看诵罢经。
云霞埋衲重,苔藓上鞋青。
只有樵人识,曾因采茯苓。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在山中静修的僧人,通过几个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他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状态。

首联"空岩槁木形,入定掩松扃"写僧人像枯木一样在空寂的山岩间打坐,松门紧闭进入禅定。这里用"槁木"形容僧人,既写实又传神,让人看到一位忘却外物、专注修行的形象。

中间两联用四个细节展现僧人与自然的关系:喜鹊会衔来野果供养他("鹊供衔来果"),猿猴会安静地看他诵完经("猿看诵罢经"),云霞仿佛给他的僧衣增添了重量("云霞埋衲重"),青苔悄悄爬上了他的草鞋("苔藓上鞋青")。这些描写充满灵性,把动物拟人化,连自然景物都有了生命,与僧人和谐共处。

尾联"只有樵人识,曾因采茯苓"点出僧人的隐居状态——只有偶尔进山采药的樵夫才知道他的存在。这个结尾很巧妙,既说明僧人远离尘世,又暗示修行者与普通劳动者之间的某种联系。

全诗最大的特点是"静中有动"。表面写僧人静修,但通过鹊、猿、云霞、苔藓这些动态描写,让画面活了起来。诗人没有直接说僧人如何超脱,而是用这些自然意象来呈现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读来清新自然,余味悠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