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西台(丁亥)
登台终日见昆华⑴,恰好楼台住一家。
玉岭西横皆是翠,彩云南现半成霞。
千村绿稻真秋色,十里清滇是海涯。
更比乐天州宅壮,惜无元九寄诗誇⑵。
以藜为拄杖,养得青藜出短墙,削成拄杖等身长。
扶人石径去行药,拦鹤松亭来啄粮。
早岁校书曾秘阁,老年饮酒未家乡。
篱边更待葫芦落,挂向枝头学道装。
玉岭西横皆是翠,彩云南现半成霞。
千村绿稻真秋色,十里清滇是海涯。
更比乐天州宅壮,惜无元九寄诗誇⑵。
以藜为拄杖,养得青藜出短墙,削成拄杖等身长。
扶人石径去行药,拦鹤松亭来啄粮。
早岁校书曾秘阁,老年饮酒未家乡。
篱边更待葫芦落,挂向枝头学道装。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高远眺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前八句写登台所见:整天都能望见昆华山的壮丽景色,恰好自家楼台就坐落在这山水之间。向西望去,玉岭山脉横亘,满眼翠绿;抬头看天,彩云飘过,半边天空都被染成了霞光。远处千村绿稻随风摇曳,展现出一派秋日丰收的景象;近处十里滇池清澈如镜,仿佛与天际相接。作者觉得这里比白居易(乐天)的州宅还要壮美,只可惜没有像元稹(元九)这样的好友寄诗来共同欣赏。
后八句写日常生活:用藜茎做成的拐杖,从短墙边生长出来,削成和身高相仿的长度。拄着它走过石径去采药,在松亭边拦下仙鹤啄食。年轻时曾在秘阁校书,如今年老仍未归乡,只是饮酒自乐。篱笆边的葫芦成熟后,要把它挂在枝头,学着道士的装扮。
全诗语言平实自然,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闲适的生活场景,展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和愉悦。诗中既有对壮丽山河的赞美,也有对简朴生活的热爱,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怀。
阮元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云台、雷塘庵主,晚号怡性老人,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先后任礼部、兵部、户部、工部侍郎,山东、浙江学政,浙江、江西、河南巡抚及漕运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职。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体仁阁大学士,太傅,谥号文达。他是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在经史、数学、天算、舆地、编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被尊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