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周溪入山

沿山三日西南行,山果愈美溪鱼腥。
出门忘挈种树经,灵橘百树疑冬青。
水花茫茫亦登陆,一顷寒芦杂修竹。
山危不平心转平,马上睡起知身轻。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深入山林的旅程,充满自然野趣和悠然自得的心境变化。

开头两句写旅途见闻:沿着山路向西南走了三天,越往深处走,山里的野果越甜美,溪水中的鱼腥味也越明显。这里用味觉和嗅觉的对比,生动展现了山野的鲜活气息。

第三四句是个有趣的小插曲:出门太匆忙,连种树的农书都忘带了。但眼前看到满山橘树郁郁葱葱,像冬青树一样茂盛,根本不需要什么种植指南。这里透露出一种随遇而安的洒脱。

五六句写水陆交替的景色:茫茫水花中突然踏上了陆地,眼前是芦苇和修竹混杂的大片植物。茫茫水色与挺立的植物形成柔与刚的对比,画面感很强。

最后两句最有意思:山路越来越陡峭,心情反而越来越平静。在晃晃悠悠的马背上打了个盹,醒来时感觉身体轻飘飘的。这种"路险心却安"的反差,把融入自然的惬意感写得特别传神。

全诗就像一组动态的山水镜头,既有酸甜的野果、腥鲜的溪鱼,又有错落的植物、起伏的山路,最后落在骑马小憩的悠然瞬间。诗人用最朴实的语言,把一次普通山行写出了神仙般的逍遥感,让人读着读着仿佛也能闻到山野气息,感受到那份远离尘嚣的自在。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