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士的闲适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简单自在生活的向往。
诗的前四句写的是作者的生活态度:住在简陋的茅屋里(衡门指简陋的门),不在乎别人看不起读书人(贱儒冠)。他随心所欲地生活(任性),内心感到快乐(中肠乐),没有太多追求(无营),连做梦都很安稳。
中间两句写夜晚山中的景色:山涧的水声在夜晚显得格外清晰,深夜的山中透着寒意。这两句用简单的景物描写,营造出宁静幽深的氛围。
最后两句点明主题:不用问我是怎么生活的(活计),采些野菜(薇)就能过活。这里用"薇"这个意象,既指实际的野菜,也象征着简单朴素的生活方式。
整首诗的魅力在于它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生活理想。作者不追求物质享受,而是满足于粗茶淡饭、与山水为伴的生活。这种淡泊名利、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依然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鸣。
释文珦
释文珦(一二一〇——?)(生年据本集卷一〇《看新历》“又看景定新颁历,百岁还惊五十过”推定),字叔向(影印《诗渊》册五页三七九八《宿山庵》署),自号潜山老叟,于潜(今浙江临安西南)人。早岁出家,遍游东南各地,游踪略见集中《闲中多暇追叙旧游成一百十韵》诗,有“题咏诗三百,经行路四千”之句,后以事下狱,久之得免,遂遁迹不出。终年八十馀。诗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潜山集》十二卷。事见集中有关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