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北宿留盱眙

浩荡春风吹客愁,谁教杨柳系行舟。
燕然有约终须到,淮水无情只漫流。
蝶弄风光还草草,雁传消息底悠悠。
梨花寒食无多日,且傍南山作胜游。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旅途中暂住盱眙时的所见所感,既有对旅途的愁绪,也有对未来的期待,还有对眼前春光的欣赏。

首联“浩荡春风吹客愁,谁教杨柳系行舟”,写的是春风吹拂,本该让人心情舒畅,但诗人却感到愁绪万千。杨柳依依,仿佛在挽留诗人的行舟,更添离愁。这里用春风和杨柳这两个典型的春天意象,反衬出诗人的愁绪,手法巧妙。

颔联“燕然有约终须到,淮水无情只漫流”,写的是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眼前景物的感慨。燕然山是汉朝大将窦宪大破匈奴后刻石记功的地方,这里代指诗人的目的地。诗人相信,自己终将到达目的地,实现抱负。而淮水却无情地流淌,不管诗人的愁绪。这一联对比鲜明,表达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颈联“蝶弄风光还草草,雁传消息底悠悠”,写的是诗人对眼前春光的观察和对远方消息的期待。蝴蝶在春光中嬉戏,显得匆忙而潦草;大雁传递消息,却迟迟没有音讯。这一联用蝴蝶和大雁这两个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光易逝的惋惜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尾联“梨花寒食无多日,且傍南山作胜游”,写的是诗人对时间的感知和对眼前景物的欣赏。寒食节临近,梨花即将凋谢,诗人意识到春光短暂,于是决定趁着这美好的时光,在南山附近游览一番。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及时行乐、享受当下的豁达心态。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情感真挚。诗人通过对春风、杨柳、淮水、蝴蝶、大雁、梨花等意象的描绘,抒发了自己的愁绪、期待、思念和豁达,展现了一个丰富而真实的内心世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