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集法相寺和子纯丈原唱

凉雨霏霏酿桂天,寺楼衣薄欲装绵。
客真淡泊浑忘敬,僧解周旋即是禅。
尽有寒山期晚岁,更无明月记今年。
馀生甲子山中历,看到秋花始黯然。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雨绵绵的中秋节,诗人在法相寺中的所见所感。全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内心独白,展现了诗人淡泊宁静的心境和对时光流逝的淡淡忧伤。

首联"凉雨霏霏酿桂天,寺楼衣薄欲装绵"用"凉雨"和"桂天"点明时令,营造出中秋时节微凉湿润的氛围。诗人在寺庙中感到寒意,想要添衣,这个细节让画面变得生动具体。

颔联"客真淡泊浑忘敬,僧解周旋即是禅"写诗人与僧人的互动。诗人说自己性情淡泊,连基本的礼节都忘了;而僧人懂得待人接物,这种日常行为本身就是禅意的体现。这里透露出诗人对"禅"的理解——禅不在高深理论,而在生活点滴。

颈联"尽有寒山期晚岁,更无明月记今年"是情感转折。诗人说虽然还有寒山可以期待晚年,但今年中秋没有明月可赏。表面写天气,实则暗含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人生就像被乌云遮蔽的中秋月,美好时光总是难以留住。

尾联"馀生甲子山中历,看到秋花始黯然"最见深情。诗人说自己在山中度过余生岁月,看到秋花才感到伤感。这里的"秋花"既是眼前实景,也是生命晚年的象征。一个"黯然"道出了所有未尽之言:既有对生命将尽的预感,也有对往事的追忆。

全诗的魅力在于:用最平常的中秋雨景,写出最深沉的人生感悟。没有夸张的抒情,只有淡淡的叙述,却让读者感受到时光的无情和诗人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特别是最后"看到秋花始黯然"这一句,就像一声轻轻的叹息,让整首诗的情感达到高潮,余韵悠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