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坐

披衣散发坐南荣,漏点迟迟欲二更。
风约沼萍云影淡,月栖径竹露华明。
石床凉意浮珍簟,宝鼎沈烟喷玉笙。
世虑不关心似洗,此身只觉在蓬瀛。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夏夜独坐时的闲适心境,充满宁静淡泊的意境。

前两句写时间场景:主人公披散着头发,随意地坐在朝南的屋檐下。听着更漏声,发现已近二更天(晚上9点到11点)。这里通过"披衣散发"的随意装扮,表现出完全放松的状态。

中间四句用细腻的笔触描写夜色的美好:微风吹拂着池塘里的浮萍,云影淡淡;月光洒在竹林小径上,露珠晶莹闪亮。清凉的石床上铺着精美的竹席,香炉里飘出缕缕轻烟,远处传来悠扬的笙声。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一个清凉、静谧、雅致的夏夜氛围。

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此刻心中全无世俗的烦扰,心灵纯净如洗,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仙境。这里的"蓬瀛"指传说中的海上仙山,用来比喻超脱尘世的理想境界。

全诗通过细腻的环境描写和真切的心理感受,展现了文人雅士追求的超然物外、闲适自在的生活理想。诗人用寻常的夏夜景物,构建出一个令人向往的精神世界,让读者也能感受到那份远离喧嚣的宁静与美好。

陶宗仪

(1316—?)元末明初浙江黄岩人,字九成,号南村。元末应试不中。于学问无所不窥。元末避兵,侨寓松江之南村,因以自号。累辞辟举,入明,有司聘为教官。永乐初卒,年八十余。辑有《说郛》、《书史会要》,著《南村诗集》、《辍耕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