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庄重的皇家祭祀仪式,充满仪式感和历史厚重感。
前四句像电影镜头一样展现清晨的送帛场景:宫廷画阁中,人们听着报更的漏声早早起床,护送神圣的祭品离开京城。云彩仿佛在护送仪仗队,宽阔的御道上回荡着鼓角声,整个场面既神圣又气派。
中间两句点明这场祭祀的深意:这样的郊庙祭祀是沿袭周朝的严谨礼制,帝王登泰山封禅也不是为了虚名,而是有实际的政治意义。这里透露出对传统礼制的尊重。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想到祭祀场所(柴望)本是百姓辛勤劳作的地方,暗示即使在隆重的国家仪式背后,也不能忘记百姓的赋税负担。这种转折让诗歌从庄严的仪式描写,突然落地到民生现实,形成巧妙对比。
全诗用华丽的宫廷场景与朴实的民生关怀形成反差,既展现了皇家威仪,又含蓄地提醒统治者不要忘记百姓疾苦,体现了古代士大夫"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