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公默留榻新斋索题斋额余以主人不饮而嗜茶为题曰醉茗而系之以歌

少年饮兴亦颇豪,常苦量浅易成醉。狂饮不能倾一斗,百事昏昏半失记。

中年节饮渐嗜茶,好尚亦因衰壮异。顷缘采茶亲入岕,道傍偶尔得胜地。

其地更逢贤主人,岩山霍氏诸昆季。长公公默不善饮,独于茗汁有深嗜。

念余衰惫困登陟,为余下榻苏劳瘁。书斋新构洁且清,欲署斋名乞题字。

主人嗜茶为客供,采摘收藏得三昧。竹垆瓦□手自煎,溪水清于泉第二。

饮过七椀趣转佳,濯魄凝神便酣睡。乃知茶功胜于酒,玉川先生真解事。

因题斋名曰醉茗,一笑颇全主人意。从今便欲谢曲生,尚念此生有风味。

只恐重逢刘阮徒,搏虎雄心仍攘臂。应知啜茗可解酲,二者可兼不可废。

一壶清醑一壶茶,醉醉醒醒各有致。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人从年轻时爱喝酒到中年爱上喝茶的转变,以及他在朋友家喝茶的愉快经历。

年轻时,诗人酒量不大但很爱喝,经常喝醉误事。到了中年,身体不如从前,开始节制饮酒,转而爱上喝茶。有一次他去山里采茶,偶然发现一个好地方,还认识了姓霍的一家人。霍家大哥公默不爱喝酒,却是个茶痴。

诗人爬山累了,公默留他在新建的干净书房休息。书房需要题个名字,诗人看主人这么爱茶,就取名"醉茗"(喝茶也能醉的意思)。主人亲自用竹炉瓦壶煮茶,溪水比泉水还清澈。诗人喝了七碗茶后神清气爽,美美睡了一觉,发现喝茶比喝酒舒服多了。

诗人开玩笑说,以后要戒酒改喝茶。但又担心遇到爱喝酒的朋友时,自己还是会忍不住喝。最后他觉得,其实酒和茶各有各的好,可以都留着——一壶酒一壶茶,半醉半醒的生活才有趣。

这首诗妙在:
1. 用对比手法写年龄变化带来的习惯改变
2. 把喝茶的享受写得生动具体(七碗茶、溪水煮茶等)
3. 结尾很幽默,说想戒酒又怕忍不住
4. 传递了"适度享受生活"的智慧,不过分偏执于某一种爱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