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代战争与迁徙的壮阔画面,充满历史沧桑感。
前两句用"箕冠"(簸箕形的帽子)和"茅旌"(茅草做的旗帜)这些简陋的装备,暗示这是一支平民组成的队伍。"骍旄"(红色旗帜)和"歃晋盟"(结盟仪式)则展现了他们与晋国结盟的场景,充满仪式感。
中间部分描写队伍沿海岸南迁的艰辛历程。"气数"暗指命运无常,"渡江以北少功名"则表达对北方故土的留恋。用"火旗"与"水阵"的对比,生动展现了战争场面的恢宏气势,云雾中的城阙和雪压城池的意象更添悲壮。
最后两句最为精彩,用"一榻不容人鼾睡"这个生活化的比喻,表达了对侵略者的愤怒。而"雾岛是神京"的转折,则点明这群迁徙者最终在偏远海岛建立了新的家园,将荒芜之地变成神圣都城,体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
全诗通过具象的战争场景和迁徙画面,表达了在逆境中开创新天地的主题,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充满不屈的生命力。比喻生动贴切,画面感强烈,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唐泾
唐泾,字清父,道州(今湖南道县)人(《忠义集》卷六)。度宗咸淳十年(一二七四)进士(清光绪《道州志》卷八)。临安陷,转辗闽广继续抗元。今录诗十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