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鸾桥

晓起望驿堠,晚饭投山村。
衡州十日来,日苦风雨昏。
泥涂靴袜不得洗,快心娱目谁复论。
朝来滩声作雷吼,雪浪遥齧苍山根。
仆夫顾我叹,中心增劳烦。
俄然绝境得披豁,长桥远跨罗水源。
横亘三百尺,连延二十门。
云中忽投驾海霓,潮上倏露浮天鹍。
忆昔行人久病涉,浮梁连笮随波翻。
万夫徙石镇蛟穴,千锤积铁防鲸吞。
重添飞楼临缥缈,更架杰阁听潺湲。
我来一步一移目,四山苍翠手可扪。
恍如平江风软舳舻衔尾过,下水微见舒舒幡。
又如康庄之道接轸数十乘,蹶张讵有犊破辕。
若施帷幕布瑶席,便合歌舞行金尊。
天寒转惜水势减,不及春夏看崩奔。
好景潜已移,过眼那复存。
后山冥濛雾雨繁,前山嵚崟虎豹蹲。
忧虞苦多安乐少,一身万里劳心魂。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段充满艰辛又偶遇壮丽风景的旅途,展现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坚韧,同时暗含人生无常的感慨。

旅途艰辛(1-8句) 诗人连续十天冒风雨赶路,靴袜沾满泥泞,心情郁闷。突然听到如雷的滩声,看到白浪拍打山脚的壮观景象,连仆人都忍不住叹息路途艰难。这里用"泥涂靴袜"这种生活化细节,让读者感受到行路的不易。

绝处逢景(9-16句) 就在疲惫不堪时,眼前豁然开朗——一座三百尺长的飞鸾桥横跨江面,二十个桥洞气势恢宏。诗人用"驾海霓"(彩虹桥)、"浮天鹍"(展翅巨鸟)这样奇幻的比喻,把石桥写得像神话建筑。通过对比过去简陋浮桥随波翻沉的危险,突出眼前石桥的坚固壮观。

沉浸式观景(17-24句) 诗人放慢脚步细细观赏:伸手可触苍翠山色,桥上车马如游龙,江水如平铺的丝绸。这里用"舳舻衔尾"(船只首尾相连)、"康庄大道"等画面感极强的比喻,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他甚至想象在桥上设宴歌舞的惬意场景。

好景易逝的感慨(25-28句) 可惜冬季水势减弱,看不到春夏的激流奔涌。诗人突然醒悟:再美的景色终会消失,就像后山已被雨雾笼罩,前山猛兽潜伏,暗示人生忧患总多于安乐。最后"一身万里劳心魂"道出漂泊者的孤独疲惫。

全诗妙在三点: 1. 强烈对比:将泥泞旅途与壮丽桥梁对比,突出绝处逢生的震撼 2. 比喻生动:把静止的桥比作彩虹、巨鸟、丝绸,赋予动态美感 3. 哲理升华:从观景自然过渡到人生感悟,提醒珍惜当下

这种写法就像现代人用手机拍下暴雨后偶然遇见的彩虹,在朋友圈配文"再狼狈的奔波也值得",既有视觉冲击力,又能引发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