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夜晚泛舟鉴湖的宁静画面,充满了梦幻般的意境美。
开头两句用"镜面"比喻平静的湖面,突出了夜晚湖水的清澈透亮。只有摇橹的声音打破寂静,更衬托出环境的幽静。
中间四句是诗中最精彩的部分:群山倒映在湖中,轮廓已经模糊不清;一弯新月挂在天边,散发着温柔的光辉。零散的芦苇丛中,野鸭飞过;远处渔船的灯火,静静融入江天相接的暮色。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一个朦胧而富有诗意的夜晚世界。
最后两句写诗人躺在船上,随着轻快的行舟渐渐入睡,梦中仿佛有河神前来迎接。这个结尾既写实又充满想象力,把整首诗推向了亦真亦幻的境界。
全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比喻,将夜晚湖上的所见所感娓娓道来,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份远离尘嚣的宁静与美好。诗中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写法,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释宝昙
释宝昙(一一二九~一一九七),字少云,俗姓许,嘉定龙游(今四川乐山)人。幼习章句业,已而弃家从一时经论老师游。后出蜀,从大慧于径山、育王,又从东林卐庵、蒋山应庵,遂出世,住四明仗锡山。归蜀葬亲,住无为寺。复至四明,为史浩深敬,筑橘洲使居,因自号橘洲老人。宁宗庆元三年示寂,年六十九(本集卷一○《龛铭》)。昙为诗慕苏轼、黄庭坚,有《橘洲文集》十卷。《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宝昙诗,以日本东山天皇元禄十一年戊寅织田重兵卫仿宋刻本(藏日本内阁文库)为底本。集外诗附于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