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风(江西诗。正德己卯年,奉敕往福建处叛军。至丰城,遭宸濠之变,趋还吉安,集兵平之。八月,升副都御史,巡按江西作)
冬江尽说风长北,偏我北来风便南。
未必天公真有意,却逢人事偶相参。
残农得暖堪登获,破屋多寒且曝檐。
果使困穷能稍济,不妨经月阻江潭。
未必天公真有意,却逢人事偶相参。
残农得暖堪登获,破屋多寒且曝檐。
果使困穷能稍济,不妨经月阻江潭。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在冬天乘船时遇到风向突变,导致行程受阻的日常小事,但背后却透露出深刻的人生感悟。
第一句"冬江尽说风长北"是说冬天江上本该刮北风,但偏偏作者北上时却遇到南风("偏我北来风便南")。这里用天气反常暗喻人生无常——事情总不按常理出牌。
中间四句是诗的核心:作者认为风向突变未必是天意("未必天公真有意"),而是各种偶然因素交织的结果("却逢人事偶相参")。这种变故对农民来说是好事("残农得暖堪登获"),能让穷苦人稍微好过些("破屋多寒且曝檐")。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如果自己的困境能换来百姓温饱("果使困穷能稍济"),那就算在江上多耽搁一个月也无妨。这里展现了作者舍小我为大众的胸怀。
全诗妙在将一次普通的行程延误,升华为对民生疾苦的关切。没有刻意说教,只是通过"风向突变"这个生活细节,自然流露出心系百姓的情怀。语言平实如话,却饱含深意,体现了古代士大夫"达则兼济天下"的精神境界。
王守仁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