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秋夜泛舟吴江的浪漫场景,充满了诗情画意。
上片写行船时的所见所感。开篇"夹岸响青芦"用声音带出画面:两岸芦苇沙沙作响,月光下吴江碧波荡漾。这里"瑟瑟"不是寒冷,而是形容水波轻轻颤动的样子。后两句写顺风行船的畅快,诗人借着天赐的顺风,惬意地欣赏着垂虹桥的秋色。垂虹桥是吴江名胜,在月光下更显迷人。
下片转入抒情。"满船明月照无眠"这个画面特别美:月光洒满船舱,诗人兴奋得睡不着觉。"今夕是何夕"用《诗经》中的典故,表达这个夜晚美好得不真实的感觉。最后两句是神来之笔:诗人想象月宫仙子嫦娥一定在笑话自己,说他大半夜不睡觉,像个狂放不羁的醉汉一样在江上飘荡。这种自嘲反而更显出他此刻的逍遥自在。
整首词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无拘无束的快乐。诗人用"青芦"、"碧波"、"明月"这些清冷的意象,却写出了火热的激情。特别是最后把自己比作"疏狂"之人,既幽默又真诚,让读者仿佛能看到一个对着月亮傻笑的诗人形象。这种在自然中放飞自我的状态,正是现代人最向往的生活片刻。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