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自然野趣和神秘色彩的山水画卷,语言生动如画。
前两句写诗人从屋内走出时听到远处自然的声音,走进门又看见高大的松树在风中摇曳,仿佛在行走。这里用"走长松"的拟人手法,让松树活了起来。
中间四句聚焦于一片浩瀚的松林:松涛如海,仿佛要粘住天空;林下暗藏神龙,只露出摆动的尾巴。诗人联想到这片松林的历史,相传是明朝正德皇帝时期栽种的,赋予了自然景观人文厚度。
最后两句写夕阳西下时的美景:诗人调转马鞭催促夕阳,只见西边山峰在落日余晖中呈现出紫翠交辉的绚丽色彩。"凝"字用得精妙,把瞬息万变的晚霞定格成了一幅油画。
全诗通过远听、近观、联想、回望的视角变化,将松涛、神龙、古迹、夕照等元素有机融合,既有壮阔的自然之美,又暗含历史沧桑感,最后以绚丽的晚霞收尾,给人余韵悠长之感。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的追怀,都融化在这幅动静相宜的山水画中。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