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九锁 其二

忆昔梦中游,高怀怅冥邈。
箯舆入山来,精爽欲飞跃。
九锁相回环,群峰俱卓荦。
地胜幻蓬莱,天低眇嵩岳。
古道矗危亭,断涧横略彴。
流泉翠蛟舞,怪石紫鳞错。
坡仙不可见,墨香俨犹昨。
迤逦跨五洞,解衣小盘礴。
烟萝蔓千树,风松鼓万壑。
元放时往来,仙家有真乐。
石鼓叩即鸣,乳泉甘比酪。
对此黄花秋,风景良不恶。
更欲穷绝顶,不惮疲两脚。
谢屐随纵横,嘉帽任落魄。
回首日已晡,空山唳猿鹤。
羽衣坐玄石,呼茗待佳客。
拂弦写秋声,洗盏营晚酌。
诗成走风雨,鬼神亦惊愕。
何时了功名,来寻赤松约(元孟宗宝《洞霄诗集》卷四)。

现代解析

这首《游九锁 其二》就像一篇沉浸式的山水游记,用生动的画面带我们走进一场穿越时空的仙侠之旅。

开篇就很有意思,诗人说"以前在梦里游过这里",一下子把现实和梦境交织在一起。他坐着竹轿进山时,感觉灵魂都要兴奋得飞起来了——这种夸张的比喻让我们立刻感受到山景的震撼力。

中间部分像展开一幅动态山水画卷:九道山锁般的险峰、高耸的古亭、横跨山涧的独木桥,还有会"跳舞"的翠绿瀑布和长着龙鳞般的怪石。特别提到苏东坡的墨香仿佛还在,给风景增添了文化厚度。

诗人玩得很尽兴:穿过五个山洞后脱下衣服休息,看藤蔓缠绕古树,听松涛像万鼓齐鸣。这里用"仙家有真乐"点出主题——他找到了神仙般的自在。喝到甘甜的钟乳石泉水,赏着秋菊,甚至想不顾脚酸爬上最高峰,活脱脱像个贪玩的孩子。

结尾特别有电影感:太阳西斜时,空山里猿啼鹤唳,穿着羽衣的隐士坐在黑石上煮茶待客。弹琴声伴着秋风,大家喝酒写诗,连风雨都赶来助兴,吓得鬼神吃惊。最后诗人发出感叹:什么时候能抛下功名,真正来做神仙呢?

全诗妙在三点:
1. 用"五感写作法"——能看到彩石飞泉,听到松涛琴声,尝到甘泉,摸到凉石,连风里的菊花香都仿佛闻得到。
2. 把登山写成修仙游戏,每处风景都像解锁新关卡,充满探索的乐趣。
3. 结尾的转折很真实:再美的仙境之旅终要回归现实,但那份向往永远留在心里。这种"玩得不想上班"的心情,现代人最能共鸣。

刘应子

刘应子,号锦山,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理宗绍定元年(一二二八)预解试。宝祐六年(一二五八)为江宁府教授。事见《洞霄诗集》卷四、《景定建康志》卷二八。今录诗二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