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黄洞

灵洞古坛基,烟萝接翠微。
日西春又晚,不见羽人归。

现代解析

这首《抱黄洞》描绘了一个幽静而略带神秘色彩的山洞景象,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一丝淡淡的怅惘。

前两句"灵洞古坛基,烟萝接翠微"像一幅水墨画:古老的祭坛遗迹掩映在云雾缭绕的山洞中,藤蔓植物与青翠山色融为一体。"灵"字点出此地非同寻常,曾是修道之人活动的场所。

后两句"日西春又晚,不见羽人归"转入抒情:夕阳西下,春日将尽,却始终等不到修道之人归来。"羽人"指穿羽衣的仙人,这里可能暗指作者期待相遇的隐士。一个"又"字透露出等待已久却始终落空的淡淡失落。

全诗妙在将具体景物与抽象情感自然融合。古洞、藤蔓、夕阳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静谧悠远的意境,而"不见"二字又让这份宁静中泛起一丝涟漪,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诗人伫立洞前、望穿秋水的画面。这种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求之不得的惆怅,正是许多古代文人共同的心灵写照。

赵抃

赵抃(biàn)(1008年—1084年), 字阅道,号知非,衢州西安(今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信安街道沙湾村)人。北宋名臣。元丰七年(1084年),赵抃逝世,年七十七,追赠太子少师,谥号“清献”。赵抃在朝弹劾不避权势,时称“铁面御史”。平时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长厚清修,日所为事,夜必衣冠露香以告于天。著有《赵清献公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