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穷困潦倒的旅人形象,通过对比去年和现在的境遇,表达了人生无常的感慨。
开头两句回忆去年乘船拜访友人时的温馨场景,"烹雌百里歌"暗示当时有人杀鸡设宴、欢歌笑语的聚会。但后两句笔锋一转,用"芳草未归"和"垂杨似愁"的意象,道出如今寒梦遥远、旅愁沉重的现状。
五六句用具体的生活细节展现贫困:用粗布缝制衣服,靠变卖越罗绸缎维持生计。"番褐"和"越罗"的对比,暗示了从富贵到落魄的转变。最后两句点明时节——岁末寒冬,在风雪中独自披着蓑衣的形象,与开头的欢聚形成强烈反差。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物是人非"的苍凉感。诗人没有直接说多么凄苦,而是通过"烹雌"的欢宴、"卖越罗"的窘迫、"风雪蓑衣"的孤独这些画面,让读者自己体会其中的辛酸。特别是"垂杨偏似旅愁多"这句,把无形的愁绪化作可见的杨柳枝条,既形象又含蓄,展现了古典诗词"借景抒情"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