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伯兴谢病还鹿门雪夜过别赋赠三首 其二

浚流须有源,植木须有根。根源未浚植,枝派宁先蕃?

谓胜通夕话,义利分毫间。至理匪外得,譬犹镜本明。

外尘荡瑕垢,镜体自寂然。孔训示克己,孟子垂反身。

明明贤圣训,请君勿与谖。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主要探讨了做人做事的根本原则,强调了内在修养的重要性。

首先,诗人用“浚流须有源,植木须有根”来比喻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坚实的基础和源头。就像水流需要源头,树木需要扎根一样,人的成长和成就也需要有内在的支撑。如果没有打好基础,那么再多的努力也是徒劳。

接着,诗人指出,一个人如果想要取得真正的成功,必须在“义利”之间做出明确的选择。他提到“义利分毫间”,意思是说,正直和利益往往只有一线之隔,但正是这种细微的区别决定了人的品格和境界。真正的道理并不是从外部获取的,而是像镜子一样,原本就明亮,只是被外界的尘埃所遮蔽。只要去除这些干扰,镜子自然会恢复本来的清晰。

诗人还引用了孔子和孟子的教诲,强调“克己”和“反身”的重要性。克己是指要控制自己的欲望,反身则是要时常反省自己。这些都是古代圣贤教导我们如何提升自我修养的关键。诗人提醒我们,这些圣贤的教诲非常重要,千万不要忘记。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引经据典,告诉我们做人做事要有根本,要注重内在的修养,时刻反省自己,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王守仁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