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菊堂为祝参议作

铅山山间紫溪边,违松别菊几十年。
只今解组赋归去,载寻二物同周旋。
从教藓蔓荒三径,乔木芳苗尚繁盛。
盘桓树底仰高标,傲睨轩中谐逸兴。
平生于尔颇有情,寓目便觉襟怀清。
根跑茯苓斸雪块,蕊茁蓓蕾攒金英。
俗尘到少柴门闭,密叶屯云花绕砌。
翠耸端宜太白巢,黄舒最适渊明意。
非徒抚玩忧暂忘,更怜也解凌冰霜。
梦回半夜生秋籁,节过重阳馀晚香。
朝观夕对当窗牖,心交弗渝还耐久。
懒伴孤山处士梅,惟依彭泽先生柳。
钜干低丛总足怡,时飘苍雪坠东篱。
抡材不愿为梁栋,介寿何妨泛酒卮。

现代解析

这首《松菊堂为祝参议作》是一首充满隐逸情怀的归隐诗,通过描写松树和菊花,表达了作者对高洁品格和自由生活的向往。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 开篇写作者离开官场,回到故乡重新与松菊相伴。用"铅山山间紫溪边"点明隐居地点,"违松别菊几十年"暗示长期为官生涯。现在辞官归来,终于能重新与松菊为伴。

2. 中间大段细致描写松菊的品格:
- 松树高耸入云("盘桓树底仰高标"),象征高洁;菊花金黄灿烂("蕊茁蓓蕾攒金英"),象征坚贞。
- 它们不畏严寒("更怜也解凌冰霜"),在重阳节后依然飘香("节过重阳馀晚香"),体现坚韧品格。
- 松菊营造的隐居环境清幽脱俗("俗尘到少柴门闭"),让人心境清明。

3. 结尾表明心志:
- 作者宁愿与松菊为伴("朝观夕对当窗牖"),也不愿做栋梁之材("抡材不愿为梁栋")。
- 用陶渊明爱菊、林逋爱梅的典故,表明自己只愿效仿陶渊明,过简朴自然的隐逸生活。

全诗通过松菊这两个传统意象,赞美了它们傲霜斗雪的品格,实际上是在表达作者自己不愿同流合污、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语言清新自然,意境高远,展现了典型的文人隐逸情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