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同原甫度支厅壁许道宁画松(依韵)

长松盘青冥,郁与窗户对。
许翁写生意,独得毫墨外。
年侵日昏剥,拂拭自君辈。
得非神物守,以待真赏会。
翛然簿书暇,恍若岩壑内。
举手扪紫烟,侧耳听清籁。
苍林与老石,野性旧所爱。
一从官都邑,兹游颇乖背。
慰此寤寐怀,典刑亦足赖。
幸当扫尘壁,促驾我其迈。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挂在官厅墙壁上的松树画作,以及它给诗人带来的精神慰藉。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 画作的力量 诗人看到许道宁画的松树盘踞在青天之中,郁郁葱葱地与窗户相对。虽然画作随着时间变得陈旧,但经过擦拭后依然生动,仿佛有神灵守护着它,等待真正懂它的人来欣赏。

2. 官场与自然的矛盾 诗人在繁忙的公务之余,看着这幅画,恍惚间感觉自己置身于山林之中。他伸手仿佛能摸到云烟,侧耳似乎能听到自然的声音。这反映了他内心对自然的向往与官场生活的冲突。

3. 心灵的寄托 诗人原本热爱苍翠的树林和古老的岩石,但自从在都城做官后,很少有机会接触自然。这幅松树画成了他心灵的慰藉,让他能在枯燥的公务中保持对自然的向往。

4. 行动的决心 最后诗人表示要清扫墙壁(可能指重新装裱画作),并准备驾车去追寻真正的自然,显示出他想要摆脱官场束缚、回归自然的决心。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它生动地表现了艺术如何成为现实生活的精神出口。通过一幅松树画,诗人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以及艺术带给人的超越时空的力量。即使身处官场,心灵仍能通过艺术与自然相连。

韩维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1095年)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