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聂之美

客宦常漂泊,离怀徒自劳。
贫无衣换酒,空有涕沾袍。
木叶寒犹在,江湖暮更豪。
行舟远不见,赖有片帆高。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对朋友的思念,语言朴实却充满深情。

前两句直接点明主题:我常年在外奔波,每次想你都是徒增伤感。"徒自劳"三个字特别打动人,说明思念很苦却无法停止。

中间四句用生活细节写自己的窘迫和孤独:穷得连换酒的衣服都没有,只能默默流泪打湿衣袍。这里"衣换酒"的典故用得巧妙,既说明穷,又暗示想借酒消愁。接着用"木叶寒"和"江湖暮"两个画面,既写实景又暗喻心境——树叶在寒风中颤抖,就像孤独的自己;暮色中的江湖显得更加苍茫,衬托出漂泊的寂寥。

最后两句最精彩:望着朋友远去的行舟渐渐消失,幸好还能看见那片高扬的船帆。这里的"赖有"用得极好,明明是很伤感的离别,却因为还能看见帆影而感到一丝安慰,把对朋友的不舍和牵挂写得特别含蓄动人。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在唠家常一样,但每个字都饱含真情。特别是最后那个望着帆影久久不肯离去的画面,让人联想到现代车站送别时,列车都开走了还站在原地张望的情景,这种情感跨越千年依然能引起共鸣。

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