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参政参谋宣府

紫塞迢遥旧路微,西风驷马去騑騑。
山连敕勒沙场远,草尽乌孙部落稀。
入幕陈琳能草檄,防边李牧解乘机。
平生报国存孤剑,不斩楼兰竟不归。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领奉命出征边塞的豪情壮志,充满了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

前四句写边塞风光:紫色的边关遥远漫长,旧路已经模糊不清。西风呼啸中,四匹骏马拉着战车疾驰而去。连绵的群山连接着敕勒族的领地,广阔的沙场一望无际。乌孙部落的草原已经枯萎,人烟稀少。这些描写突出了边塞的荒凉与战争的残酷。

中间四句写将领的才能:像陈琳一样能写讨敌檄文,像李牧一样善于把握战机守卫边疆。这里用两位历史名将作比,赞美了将领文武双全的才能。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平生立志报效国家,随身携带的宝剑若不斩杀楼兰敌寇就绝不归还。这两句掷地有声,展现了将士们誓死杀敌、保家卫国的坚定决心。

全诗通过苍凉的边塞景象与豪迈的报国情怀形成鲜明对比,既写出了战争的艰辛,又歌颂了将士们的英勇,读来令人热血沸腾。诗中"不斩楼兰竟不归"的誓言,更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