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鸢①
不有丝纶系,何施巧妙工。
思量千尺线,专候一天风。
短调催残碧,新腔和晚红。
飞来城郭外,吹入画图中。
凤管鸾笙□,鹏抟鹤舞同。
是谁穿乙乙,相望转濛濛。
天末宫商发,郊原笑语通。
高飘真在握,顾盼也豪雄。
思量千尺线,专候一天风。
短调催残碧,新腔和晚红。
飞来城郭外,吹入画图中。
凤管鸾笙□,鹏抟鹤舞同。
是谁穿乙乙,相望转濛濛。
天末宫商发,郊原笑语通。
高飘真在握,顾盼也豪雄。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风筝比喻人生,写得既生动又有哲理。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风筝与人的关系(前四句)
就像风筝需要丝线才能展现精巧做工,人生也需要某些"牵绊"(比如理想、责任)才能发挥才能。"千尺线"代表人的长远规划,"等风来"则暗示成功需要机遇,但前提是自己要先做好准备。
2. 飞翔时的绚烂(中间六句)
用音乐会般的画面描写风筝翱翔:碧空如舞台,"短调新腔"形容风筝翻飞的声音节奏,晚霞成了天然伴奏。城郭、画图展现开阔视野,"凤笙鹤舞"把风筝比作神话生物,乙乙(象声词)的穿线声让天空更生动。这里暗喻人生高光时刻的精彩纷呈。
3. 掌控者的豪情(最后四句)
当风筝稳稳翱翔时,地面笑声与空中"宫商"(音乐)共鸣,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末句"握线顾盼"的自信姿态,揭示全诗核心——真正的自由不是完全无拘束,而是在掌控与放飞间找到平衡,这种掌控感才是真正的豪迈。
全诗妙在始终用风筝说人事:线是约束也是根基,风是机遇也是考验,而放风筝的人,恰似那些懂得在限制中创造自由的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