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应岁试感怀三首 其一 (乙丑)

廿八年来未遇时(为诸生廿八年。),每逢文战强驱驰。
何妨老至居人下,但恨才疏悟道迟。
身似野僧归退院,学如山茧作新丝。
应将德业追先正,莫复词章斗巧辞。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读书人对自己28年科举生涯的感慨。他用简单直白的语言,道出了古代知识分子的普遍困境。

前两句说自己当了28年秀才(科举最低功名),每次考试都硬着头皮去拼,却始终没能考中。这里"文战"指科举考试,像打仗一样激烈。

中间四句是自我反思:年纪大了地位低没关系,只恨自己才华不够、开窍太晚。现在像退休的老和尚回到破庙,学问像蚕茧抽丝般缓慢进展。用"野僧""山茧"比喻,既形象又带着自嘲。

最后两句表明态度:应该学习古代贤人的品德学问,别再玩弄华丽辞藻了。这是对科举考试过分注重形式的不满,也是对自己过去的反省。

全诗没有华丽修辞,就像朋友聊天般朴实。我们能感受到一个屡试不第的读书人,从焦虑不甘到坦然面对的心路历程。他最终看透功名,选择回归学问本真,这种豁达在今天依然能引起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