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陶潜体诗十六首 其三

朝饮一杯酒,冥心合元化。
兀然无所思,日高尚闲卧。
暮读一卷书,会意如嘉话。
欣然有所遇,夜深犹独坐。
又得琴上趣,安弦有馀暇。
复多诗中狂,下笔不能罢。
唯兹三四事,持用度昼夜。
所以阴雨中,经旬不出舍。
始悟独往(一作住)人,心安时亦过。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简单而充实的日常生活,表达了知足常乐、内心安宁的人生态度。

诗中用"朝饮一杯酒"和"暮读一卷书"两个生活片段,勾勒出主人公悠闲自得的一天。早上喝酒时,他放空思绪,与自然融为一体;晚上读书时,又能从书中获得启发和快乐。这种生活看似平淡,却充满意趣。

诗人特别提到三件让他快乐的事:弹琴的乐趣、写诗的激情,以及读书饮酒的闲适。正是这些简单的事情,让他能够安然度过每一天,即使连续阴雨也不觉得烦闷。

最后四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领悟到:一个人只要内心安定,即使独居也能过得充实满足。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却不会感到空虚无聊。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它展现了平凡生活中的诗意。不需要轰轰烈烈,不需要富贵荣华,只要找到让自己快乐的事情,保持平和的心态,就能获得内心的满足。这种生活智慧在今天依然能给我们启发。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