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山中的神秘人物——红石子,以及他充满灵性的生活环境。
诗人通过几个生动的画面带我们进入这个世外桃源:首先用"独自住山椒"点明红石子远离尘世的隐居状态。"猩猩语"和"奼奼娇"这两个拟声词特别有趣,前者可能是山中猿猴的啼叫,后者可能是炉火燃烧的声响,共同营造出山林中特有的生机与温暖。
接着诗人用"乳香"和"地秀"两个意象:山洞中滴落的钟乳石像乳汁般纯净,周围群峰环绕如同朝拜,展现出武夷山钟灵毓秀的自然奇观。最后两句透露出一丝遗憾:虽然听说过这位奇人的事迹,但烟霞缭绕的仙境终究离现实太远。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现实中难以企及的惆怅。诗人用平实的语言,却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云雾缭绕的武夷山中,一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隐士形象,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意境。
贯休
贯休(832~912),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