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曾秋官于旸决囚江南

霜雁南飞日又斜,官船催发鼓频挝。三年几作还乡梦,八月真看泛斗槎。

幽似覆盆仍望照,春回枯井也生芽。简书可畏归须早,肯为江南滞使华。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奉命去江南处理囚犯事务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公务在身的紧迫感,又暗含思乡之情和对百姓的关怀。

前两句用"霜雁南飞"和"斜阳"营造出深秋傍晚的萧瑟氛围,官船急促的鼓声更添紧迫感。三、四句写诗人多年在外为官,常常梦到回家,如今终于在八月乘船南下("泛斗槎"指乘船),透露出对家乡的思念。

五、六句用比喻手法:把冤屈比作倒扣的盆子(覆盆)渴望阳光,把希望比作枯井逢春发出新芽,表达了诗人希望为受冤者平反、给绝望者带来生机的愿望。最后两句直言公务文书(简书)催得紧,必须尽快完成任务回家,不会因江南美景而耽搁使命,展现了公务人员的责任感。

全诗通过秋景、行船、思乡、公务等元素,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官员形象:他思念家乡却忠于职守,面对冤案心存怜悯,在责任与私情间保持平衡。语言平实但情感真挚,能让现代读者感受到古代官员的真实心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