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眼一春春又夏,开残芍药更无花。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非常简单的语言,描绘了时光流逝和美好事物消逝的淡淡哀愁。

前两句"过眼一春春又夏"就像我们常说的"时间过得真快",春天还没看够,夏天就来了。这里用"过眼"这个动作,把时间比作从眼前掠过的东西,形象地表现了时光飞逝的感觉。

后两句"开残芍药更无花"说的是芍药花已经开败,再也看不到新的花朵了。芍药在古代是很有名的观赏花卉,它的凋谢象征着美好事物的结束。诗人通过这个细节,表达了对美好时光逝去的惋惜。

整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生活中常见的季节更替和花开凋谢,来表达人人都能体会的时间流逝感
2. 语言极其简单,但意境深远,就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
3. 没有直接说"我好难过",但通过描写景物,让读者自然感受到那份淡淡的忧伤

这种写法很像我们现代人看到樱花凋谢时,会不由自主地感叹"美好的东西总是短暂的"。诗人用最朴实的语言,说出了人类共通的情感。

杨长孺

吉州吉水人,字伯大,一字诗之,号东山。杨万里子。以荫入仕。宁宗嘉定四年守湖州,有治绩。擢经略广东,迁福建安抚使,以忤权贵去职。理宗绍定元年起判江西宪台,寻以敷文阁直学士致仕。卒年七十九。谥文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