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旅人在中元节(鬼节)扫墓途中遇雨的场景,充满了秋日的萧瑟感和人生漂泊的意味。
前四句写景:小雨时下时停,让旅途中的游子睡睡醒醒。野外秋风瑟瑟作响,清晨的河面上雾气朦胧。这些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暗示着旅途的艰辛和游子的孤独。
后四句叙事:旅人刚刚调转马头准备继续赶路,看到沿途的民家只有一半开着门(可能因为节日或天气)。这时他忽然想到后面还有渡河的人,此刻应该还隔着两三处河滩没过来呢。这里通过"遥怜"二字,突然把镜头拉远,让读者感受到旅途上不止一个孤独者,而是有许多同样在雨中赶路的人。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诗人没有直接说"我好孤独",而是通过小雨、秋风、晨雾这些景物,以及"民家半启扃"的细节,还有对"后渡者"的想象,让读者自己感受到人在旅途、人在异乡的那种寂寞。特别是最后想到其他赶路人,更显出人生路上大家都各有各的不易,很有共鸣感。
李东阳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