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杂兴 其二

醉倒江头枕石眠,清风刚洒竹门边。
蚤闻世计皆春梦,肯放江花送老年。
凤鸟河图皇极理,西江南海钓鱼船。
狂歌急起披衣坐,今夜梧桐月倍圆。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醉卧江边、与自然为伴的闲适画面,同时透露出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开头两句像一幅水墨画:诗人喝醉了,直接枕着江边的石头睡觉,清风吹过竹林,轻轻拍打他的柴门。这种随性自在的生活状态,让人感受到一种脱离世俗的洒脱。

中间四句是诗人的思考。他说早就明白人世间追求的名利都像春梦一样虚幻,所以宁愿看着江边的野花悠闲老去。这里用"凤鸟河图"(象征祥瑞)和"皇极理"(指治国大道)对比"钓鱼船",说明诗人选择远离朝廷纷争,像渔夫一样过着简单生活。

最后两句突然转折:诗人猛地爬起来披衣而坐,对着月亮放声高歌,发现今晚的梧桐树和月亮格外明亮圆满。这个充满戏剧性的结尾,展现了诗人从醉意到清醒、从沉思到豁然开朗的情绪变化,也暗示他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想通了"的畅快感。诗人通过醉酒、赏花、钓鱼这些日常小事,最终领悟到简单生活才是真谛。当他在月光下放声歌唱时,我们仿佛能看见一个放下执念、重获自由的身影。这种从困惑到释然的心路历程,正是每个人都能共鸣的人生体验。

庄昶

庄昶(1437~1499)明代官员、学者。字孔暘,一作孔阳、孔抃,号木斋,晚号活水翁,学者称定山先生,汉族,江浦孝义(今江苏南京浦口区东门镇)人。成化二年进士,历翰林检讨。因反对朝庭灯彩焰火铺张浪费,不愿进诗献赋粉饰太平,与章懋、黄仲昭同谪,人称翰林四谏。被贬桂阳州判官,寻改南京行人司副。以忧归,卜居定山二十余年。弘治间,起为南京吏部郎中。罢归卒,追谥文节。昶诗仿击壤集之体。撰有《庄定山集》十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