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起见咏馨来信有作

吾乡亦云大,人物亦云冗。而我归丘园,惟以书自拥。

人皆好丝麻,菅蒯肯轻重?人皆好鼎鼐,康瓠但惭悚。

不足令诸公,视警而听耸。自叹所抱陋,大本见臃肿。

吾其耳聋欤,众论徒汹汹。吾其目盲欤,文章徒种种。

冯公爱我者,书来荷光宠。忽如得良医,眼明耳不壅。

醒时既如此,梦亦继跟踵。前岁未相识,论诗贾馀勇。

自别广陵后,神游无梏拲。接闾而连阎,常如足病尰。

阻海而负山,常如袂相捧。交谊近而失,不如远而巩。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收到朋友咏馨来信后的有感而发,主要表达了三种情感:

1. 孤独与自我怀疑
前十六句像在写日记,说自己回乡后整天埋头读书,跟周围人格格不入。别人喜欢华服美食(丝麻、鼎鼐),自己却像野草破罐(菅蒯、康瓠)般不合时宜。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又聋又瞎——既听不懂世俗言论,也看不上流行文章。

2. 知己的治愈力量
中间八句笔锋一转,说咏馨的来信像特效药,突然让自己耳聪目明。这种精神共鸣如此强烈,连做梦都延续着清醒时的感动。提到两人之前虽未谋面,但通过诗歌神交已久,暗示真正的友谊超越物理距离。

3. 距离产生美
最后六句提出一个反常识观点:住得近反而容易失去友谊(接闾连阎),像肿脚走路般别扭;隔着山海(阻海负山)却能像衣袖相碰般默契。用"病脚"和"挽袖"两个生活化比喻,说透了"远香近臭"的人际关系哲理。

全诗妙在把抽象情感具象化:用"野草/破罐"自嘲清高,用"治聋治瞎"形容书信疗效,最后用"肿脚走路"对比"隔山挽袖",把知识分子常见的孤独感、知音难觅、人际边界等思考,转化成人人都能体会的生活场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