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杂诗 其二

商君刑师傅,徙木见威约。
范叔诬泾阳,折胁吐謇谔。
地疏主恩深,法轻主权削。
苟非用刻深,何以膺付托。
功成或倖退,祸至终难度。
屈伸变化间,即事多斟酌。
谈笑迁种人,吾思王景略。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几个历史人物的故事,探讨了权力、法律与人性的复杂关系。

前半部分讲了两个典型例子:
1. 商鞅变法时,用"徙木立信"的手段树立威信,对太子的老师也毫不留情,展示了严刑峻法的威力。
2. 范雎被诬陷后遭受酷刑,却仍坚持说真话,体现了正直之士的骨气。

中间部分点出核心矛盾:
- 君主若对臣子太仁慈,权力就会被削弱
- 但若执法过于严苛,又容易招致祸患
- 成功时或许能全身而退,灾祸来临时却难以躲避

最后诗人借王猛的故事表达观点:
- 这位前秦名将既能谈笑间迁移民族,又能果断执法
- 暗示理想的治国之道在于刚柔并济,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全诗用历史典故说理,告诉我们:
治国理政就像走钢丝,太松或太紧都不行。既要维护权威,又要懂得变通;既要严格执法,又要审时度势。这种平衡艺术,正是政治智慧的精髓所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