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竹枝词 其十三

盘顶红绸里髻丫,细腰雏女学当家。
携篮逐队随娘去,九十九峰采竹芽。

现代解析

好的,我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这首《台湾竹枝词 其十三》。

这首诗描述的是台湾乡村中的生活场景,主要围绕着一个正在学习家务的女孩子的活动展开。

首先,“盘顶红绸里髻丫”,这句话描述了女孩子的发型。在那个时候,台湾的女孩子会在盘起的发髻上绑上红绸,这是她们的一种打扮习惯。“盘顶”和“红绸”形象地描绘出了女孩子的美丽和活泼。

接着,“细腰雏女学当家”,这句话描绘了女孩子的身姿和正在学习的角色。这个女孩子年纪尚小,还在学习如何管理家务。“细腰雏女”展现了女孩子的娇小和柔弱,而“学当家”则暗示了她的成长和变化。

然后,“携篮逐队随娘去”,“携篮”说明女孩子要出门去做事,可能是跟随母亲去集市或者去田间。“逐队”则描绘了她和其他人一起行动的情景,这给人一种热闹和和谐的感觉。

最后,“九十九峰采竹芽”,这句话描绘了女孩子和她的队伍的目的地以及所做的事情。“九十九峰”是台湾山脉中的一个地方,这里盛产竹子。“采竹芽”说明她们去山上采竹笋或竹叶,这可能是为了家庭收入,也可能是为了日常所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台湾乡村中正在成长的女孩子的日常生活。从她的发型、身姿,到她的活动,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活力。同时,也展现了台湾乡村的美丽景色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