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山溪(一九二八年)
年年客里。
看得春光贱。
爱读放翁诗,总觉我、比春还懒。
今年何事,著意想迎春,风似剪。
天犹短。
偏又春来晚。
人言南国。
早已梅开遍。
便拟趁长风,破浪去、大江彼岸。
沈吟又怕,待我到江南,春更远,回头看。
却在黄河畔。
看得春光贱。
爱读放翁诗,总觉我、比春还懒。
今年何事,著意想迎春,风似剪。
天犹短。
偏又春来晚。
人言南国。
早已梅开遍。
便拟趁长风,破浪去、大江彼岸。
沈吟又怕,待我到江南,春更远,回头看。
却在黄河畔。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一个常年在外漂泊的人对春天的复杂感受,字里行间透着幽默的自嘲和淡淡的无奈。
上阕开头就说自己"年年客里",像个流浪汉一样总在异乡,把春天都看"贱"了——这里的"贱"不是贬低春天,而是说自己像个老油条,对春天都麻木了。接着用陆游的诗作对比,自嘲比春天还懒,这种说法特别生动,把抽象的"懒"写得活灵活现。等到今年想认真迎接春天时,却发现春天来得特别晚,连风都像剪刀似的冷,日子也短,这种等待的焦躁感很真实。
下阕转折得巧妙。听说南方梅花都开遍了,就冲动想乘风破浪去江南,这个画面很有气势。但马上又犹豫——怕等自己真到了江南,春天早过完了。最后发现自己在黄河边徘徊的结局特别有画面感,像电影镜头:一个人站在黄河边,回头张望,春天似乎永远在追赶不到的地方。
全词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永远差一步"的遗憾感。想追春天却总错过,像现代人追公交车似的,跑过去车刚走。作者用大江、黄河这些壮阔的景物,反衬出个人在时空中的渺小和无奈,但这种无奈又带着文人特有的幽默感,让整首词苦中带甜,非常耐读。